网络编辑平台

编辑出版

《热加工工艺》编辑部

  主办单位: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;中国造船工程学会

  主管单位: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

  地址:陕西兴平市44号信箱

  邮编:713102

  电话:029-38316273

  邮箱:rjggy@vip.163.com

在线调查

相关下载

友情链接

您所在位置:首页->经验访谈

精铸企业面临节能、环保、减排是长期且严峻的问题
发布时间:2012/1/18 15:04:46


     自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加工业中心,制造业大国。制造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排放物的大量产生,如不加以治理,大到自然环境、生态环境,小到我们的生产、生活环境会受到极大的危害,给子孙后代也带来无穷的隐患。另外由于我国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相对落后,也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,特别是近年来受产能、价格、运力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,全国各种能源供应形势异常严峻。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相续出台,我国“十一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“十一五”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%左右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%。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工厂势在必行。 精密铸造行业是机械工业的耗能大户,能耗高、能源利用率低、污染严重、经济效益差制约了精密铸造行业的发展。合理使用能源、节约能源、减少三废排放是精密铸造企业面临长期且严峻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 一.环保、减排设备 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在精铸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、废壳、粉尘等,如处理不当会对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,若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,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。

     1.废水处理再利用设备 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精铸生产过程中有毒的废水主要源自酸洗钝化、电镀、碱爆、碱煮等处理工序,虽然众多不锈钢精密铸造工厂,在不锈钢酸洗方法和配方各有不同。但总的来讲,经过酸洗及碱爆的铸件,表面的残液经水冲洗之后,排放的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无外乎Cr6+、Cr3+、Ni2+、F-、PO43-(磷酸盐)、HNO3、HF等。而其中以Cr6+、Cr3+、F-、HF对人体危害最大,对环境破坏最为严重。 六价铬化合物及其盐类毒性很大,易于在水中溶解存在。六价铬有强氧化性,对皮肤、黏膜有剧烈腐蚀性,近来研究认为,六价铬和三价铬都有致癌性,六价铬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在人体内蓄积,导致肝癌。同时,还严重损害妇女生育功能。此外,它还能使土壤板结,导致农作物枯死。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,人体蓄存过量致氟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为牙齿变黄、变黑、腿呈X型或O型、躬腰驼背或者手臂只能弯不能伸等,中毒轻者造成氟斑牙,重者出现氟骨症,甚至完全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。氢氟酸酸雾可引起皮肤瘙痒及皮炎。剂量大时亦可造成皮肤、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的灼伤。而氢氟酸的水溶液极易被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,皮肤与含有氢氟酸的废水接触后,非离子状态的HF不断解离而渗透到深层组织,溶解细胞膜,造成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乃至肌层液化坏死。这些对人体、环境破坏性极大的物质,国家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(GB 8978-1996)》中对其排放标准做了严格的规定。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被规定为,总铬1.5mg/L,六价铬0.5mg/L,总镍1.0mg/L,氟化物10mg/L,磷酸盐(以P计)0.5mg/L pH 6~9。 
      目前,对于Cr离子最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用化学还原的方法,把Cr6+降价到Cr3+ ,并在碱性条件下,把Cr3+ 
      以沉淀的形式去除。Ni2+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以沉淀的形式除去。对于F-、PO43-、HNO3、HF,用Ca(OH)2、CaCl2混合液与之反应,既能够中和酸液又可使F-、PO43-形成沉淀。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: Cr6+降价到Cr3+ ,4Cr6++3S2O52-(焦亚硫酸钠)+9H2O=4Cr3++6SO42-+18H+ 
          沉淀反应: 
          Cr3++3OH-=Cr(OH)3↓ 
          Ni2++3OH-=Ni(OH)2↓ 
          Ca2++2F-=CaF2↓ 
          3Ca2++2 PO43-=Ca 3(PO4)2↓ 

      水处理设备包括废水调节池、加药池、预处理池、铬还原池、中和池、絮凝池、斜管沉淀池、污泥池以及泥饼机和回用水箱等。传统的水处理设备控制采用调节池提升泵与加药泵联动的控制方法,这种控制方法虽然简单,但通常会造成各种处理药剂使用过量而造成浪费。而且当处理碱爆、咬酸原液时,含有浓度极高的酸碱,以及大量有害离子的废水流入调节池后,调节池中PH值的大幅波动,各种有害离子含量成倍增长,这种定量、定时的加药方法就不能保证出水达到要求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2.废型壳回收设备 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型壳的成功回收利用在国外、
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61-1133/TG |国内发行代码:52-94 |国际标准出版物号:1001-3814 |国际发行代码:SM8143
主管单位: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  主办单位: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;中国造船工程学会
开户银行:工商银行陕西省兴平市板桥支行  帐户名: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  帐号:2604031909022100458
版权所有©2024热加工工艺》编辑部 陕ICP备10008724号
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